主页 > 新闻中心 >

混凝土企业生存与发展之道

发布时间:2025-08-11 09:32 所属栏目:新闻中心 浏览量:

当前市场竞争加剧,企业需要不断创新服务模式,提高服务质量,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。为了增强客户第一的服务意识,加强公司自身内部管理(变被动实施为主动作为),推动公司的高质量发展,公司在生产系统提出“七项生产”的管理方式。其核心思想是以效益为中心,通过优化生产流程,解决前期存在的问题,实现生产任务量的突破性增长。通过实施“七项生产”,企业能够形成生产运营闭环管理状态,提升混凝土的承接量和泵送效率,从而实现高效运转,增加生产方量,最终达到提升整体运营效能的目标。

1“七项生产”内容

(1)拉动生产:是指通过多种方式或途径实现现场速度加快,生产任务量突破性增长,以“前方速度带动后方动力”,形成生产运营闭环管理状态,提高运营效能,增加生产方量。厂站以扩大客户单位时间内混凝土需求量为原动力,提升混凝土任务承接量、提升泵送效率,进而拉动厂站内部生产效率,实现厂站高效运转,增加生产方量,形成生产运营闭合管理状态。

(2)准时生产:是指产品在所需要的时刻,按所需要的数量按时交付,于内部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时间成本,于外部提高客户服务体验打造核心竞争力。厂站混凝土生产供应全过程能够做到按时进泵、及时开盘、连续供应、高效收盘,过程中出现问题迅速响应解决,通过明确生产流程时间节点,于内部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时间成本,于外部提高客户服务体验打造核心竞争力。

(3)均衡生产:结合预拌厂自有资源及生产计划,统筹引导客户实现错峰、分时浇筑,达到预拌厂生产资源与生产计划的匹配度最大化。分为日均衡生产管理、月度均衡生产管理、预拌厂间均衡生产管理三个层面。

(4)清洁生产:通过清洁生产和6S管理体系进一步夯实基础管理,促进精细化管理,提高运营效率,实现清洁生产与高效生产的统一。

(5)自动生产:通过技术、软件、各部门的一同努力去实现生产过程的设备自动化、信息化、智能化,同时带动员工工作积极性,实现信息、资源、人员的高效整合和效率提升。

(6)柔性生产:结合预拌厂项目特点、设备特点、材料特点,实现不同项目、不同标号混凝土生产无缝切换,在预拌混凝土生产过程中通过计划性、预见性管理,实现生产过程“零停滞”,切换过程“软着陆”。

(7)安全生产:管生产必须管安全,通过站内、运输过程、浇筑现场三个节点安全管控,确保厂站运营不触碰安全红线。

具体做法

2.1 拉动生产

(1)利用早晚会盘点次日生产计划,客服人员对计划进行二次三次确认,确保开盘准时;调度提前录入生产计划至信息化系统,质检员在计划生成后匹配上正确的配合比;明显开盘时限,从客服通知开盘到第一车混凝土出厂控制在20分钟以内。

(2)下达生产计划后,由结算员测算图纸量,并对客服专员及调度员进行交底,明确图算方量;在临近估方时,再次确认估方数量,估方混凝土优先生产。

(3)分析现场布管是否合理,不合理处及时沟通整改;泵送设备及泵管的选型是否合理;现场是否存在换车等待,及时协调厂地,压缩换车时间;统计泵送设备的泵送效率,进行分析。

(4)每班配置一名车队长,配合调度协调车辆问题;做好项目路线交底,同时备用两到三条路线,堵车时及时绕行;严禁重车加油,减少等待时间。

(5)要求泵送单位出泵前检测设备运转是否正常,并对泵送单位进行考核;沟通施工单位每次开盘前检查泵管连接是否正常、管壁厚度是否满足要求、布料机是否正常等,必要时设备管理员配合项目进行。

(6)对原材料进场进行严格把关,开盘前按要求进行含水率检测;生产过程中及时取样观察,并进行出厂前试验检测,满足要求方可出厂;现场服务人员及时反馈现场混凝土质量情况,便于厂内质量控制。

(7)充分了解施工信息,与施工方一起分析施工过程中浇筑速度慢的原因,例如:劳务采用计时薪酬制、布料机的配合不到位、施工工序混乱等问题,逐一沟通化解;利用看板管理,在调度室每两小时通报发货数量,时时监督各项目施工速度。

2.2 准时生产

(1)规范管理、函件告知。借助信息化上线契机,发函告知项目准时生产的必要性,我厂对混凝土浇筑计划准确性的需求

(2)关注日常、强化记录。要求客服人员通过手机记事本记录项目、厂站不能准时生产原因,早晚会客服进行汇报,登录计划时间异常台账,厂站每天对由自身原因未能准时生产进行总结分析,责任落实到岗位,应用于月度绩效考核

(3)内部分析、建立模型。每周由生产科对准时生产情况记录做汇总分析,并在周例会汇报,使厂领导、经营人员、生产人员信息统一,信息共享。

(4)定期总结、适时反馈。由生产站长牵头,营销人员参与,做好项目对接,按月将统计数据反馈至项目管理团队,督促项目提高计划准确性,进而使厂站达到准时基础条件。

2.3 均衡生产

(1)建立客户分级模式,实现有序生产

(2)加强区域厂站联动,总体效益最佳

(3)深入一线施工现场,主动掌握信息

2.4 清洁生产

“五他”理念落地:“讲给他听”:在早会时落实责任人,讲明执行方式与标准。“做给他看”:管理人员前往搅拌楼区域楼梯用潮湿抹布擦拭扶手及立柱一遍,并更换清水、重复擦拭,向责任人演示。“让他试做”“帮他确认”:责任人早上即开始执行,进入试做阶段,下午管理人对清洁完成情况进行确认。“给他表扬”:次日早会根据责任人完成情况进行评价,完成良好者增加光荣榜积分,不足者再次强调、循环执行。

2.5 自动生产

(1)人员自动化:集中操作试运行、集中调度探索;竞聘上岗,人员整合;定岗定责定区域

(2)设备智能化:无人过磅系统上线;易砼Pro研发;“一岗双控”、“一机双控”;智能打印机;智慧看板、泵车云视频监控系统;设备技改等等。

2.6 柔性生产

(1)生产技术准备:混凝土生产所需的生产与物资资源准备工作,以及技术方面的准备工作,人员组织的准备工作等。如内外协同资源建立,物资与生产资源建立、储备,原料定制化建立,混凝土设计,新材料应用开发和技术攻关,设备工艺设计与技改,人员培训与制度完善等。

(2)基本生产过程:从原材料进行搅拌加工,使之成为混凝土的一系列生产活动运行过程。如原料料仓切换,混凝土配比切换,应急电力、水源、铲车等备用补充,备件维修等保障。

(3)生产服务过程:混凝土出厂经运输至项目现场浇筑完毕全过程。如:运输路线准备,浇筑方式策划,服务人员的全面性与连续性,泵送或浇筑工具的备选方案等。

2.7 安全生产

(1)人员安全管理。新进厂人员的三级安全教育、培训、交底、考核工作等。

(2)设备安全管理。自有设备的日巡查、周检查、专项检查工作等。

(3)分包单位安全管理。运输车辆定期进行安全性能检查等。

(4)厂内安全管理。设备巡检、厂区内车辆运行管控等。

(5)道路安全管理。利用GPS加大对运行车辆的监督工作,严查超速驾驶行为。

(6)施工现场安全管理。支泵安全、施工现场安全等。

实施效果

实行拉动生产后泵送效率明显提升,现场浇筑速度明显加快,客户比较满意。

准时生产实行后工作效率明显提高,客户服务体验感增强。

均衡生产实行后厂站实现资源与计划匹配度最大化,从而使生产量日益趋于稳定。

清洁生产实行后环境卫生大幅度提升,班组纪律得到加强,生产线运转有所保障。

实行自动生产后设备智能化,减少人员工作量,实现了人员的高效整合和效率提升,客户非常满意。

实行柔性生产后生产过程有序进行,各项流程图陆续制定。

实行安全生产后公司全年“0”事故,人员安全意识增强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本文选自《商品混凝土》杂志2024年第6期

电话:025-58679896 邮箱:30681814@qq.com

地址:南京市江宁区天元东路228号莱茵铂郡704室

Copyright 2006-2023 南京中九新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备案号:苏ICP备2021028545号-2 网站地图 XML地图